1 如何写简历
职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会遇上写简历、做面试的情况,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是我大解释系的终极攻略,在被提炼总结成以下这个版本之前,已经让洒家周围数十名亲友获益。
先写一份通行的简历
1.语言:中英文各一版。招聘单位人力资源部的人更多会看中文版,但考虑到招聘职务的直接老板或团队同事可能更倾向于看英文简历,因此也要准备英文版。英文版不一定非得是中文版百分之百、逐字逐句的翻译,基础信息保持一致,表述方面应遵从英文语言表达习惯和语感,简洁、易懂。如果你懂第二外语,且招聘单位系非英语国家,可考虑以该国语言写一份简历,表尊重,显能力,增加印象分。
2.结构:
a. 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如果不是应聘国企,“政治面貌”就算了。应聘职务越高,越不建议写年龄。除非招聘方有明确要求,否则不建议提供照片(上来就管你要照片的公司多数不靠谱,娱乐行业的也不例外);
b. 应聘者参数自述:类似于“Executive Summary”,建议以要点方式列出,不必太多,最多五六条即可,目标是言简意赅地向简历阅读者传递应聘者的关键参数,也是你对自己的一个综合描述(Profiling),当然要突出自己的优点。这个章节非常重要,其实也是问你自己:“我是谁?”“我能干什么?”“人家为什么要聘我?”
c. 工作经历:建议最近的放在最前面作倒序状。对工作经历的描述,建议应包括职务名称、基本职责、向谁汇报、学到了什么、业绩简述、所获奖项等;
d. 受教育情况:包括校园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获学位、资格证书等。准备好原件复印件待查;
e. 其他你认为有必要让招聘单位知悉的补充信息,例如发表过什么文章、出版过什么书、特别技能、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之类的。愿意或觉得值得写就写,不必勉强;
f. 求职目标:从你的工作经历上已经可以看出你的职业发展轨迹,在这里可以说一下自己的职业愿景,即“我到底想干什么”,“下一份工作希望达到什么目标”等。即使不写,也要准备好在面试时回答这类问题。
3.篇幅:建议单一语言版本不要超过两页A4纸。记住:简历越长,可读性越差。
4.推荐信:一份完整的简历其实包括求职者自述、招聘者的考评和第三方的推荐。实践中,靠谱人士的推荐信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此外,鉴于应聘的职位越高,招聘单位就越可能对求职者做背景调查(与前雇主、客户、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甚至监管当局做交叉查询),有第三方人士的推荐,相当于对求职者的资质、信用和靠谱度做了背书。你一定要想好如果招聘单位要做背景调查,你要让他们去找谁来拿评语。准备好推荐信,招聘单位提出要求后可立刻提供。
5.给学生们的建议:上述结构对你们也适用,无非把工作经历改成实习或社会实践经历。如果你上学时净看盘打游戏了,那就听天由命吧。
找工作的准备阶段
1. 列出你心仪的雇主清单,这也是你的目标清单(Target List);
2. 列出你肯定不会去应聘的雇主参数,与上一条一起对候选雇主做交叉检索;
3. 根据目标清单,订阅招聘信息(很多雇主的官方网站支持这个功能,你会定期收到电邮通知。此外,上招聘网站也可以订阅此类信息——如果你选择参加求职类电视节目,这些建议可能就没啥用了);
4. 对招聘信息进行筛选,判断匹配度,决定是否投递简历;
5.记住你投递简历的决定是非常严肃的,正如你要相信招聘单位的招聘广告也是非常严肃的。
确定向具体招聘单位就某个具体职务投递简历后,以前述通行版简历为模板,有针对性地撰写一份特别的简历。
1. 再次核实匹配程度:研读招聘广告,根据雇主的要求逐项检查自己的简历所表达的参数与之是否吻合(当然,很多招聘单位的招聘广告写得一塌糊涂,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想招什么人。此外,有些招聘单位在微博上发极其简短的招聘信息,而不是在官方网站或通过专业招聘网站发布消息。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考虑修订目标清单);
2. 根据招聘广告提及的关键词,修订应聘者参数自述和工作经历中有关专业技能、从业经验、业绩等方面的表述。首要原则当然是实事求是,不能捏造、篡改、误导,但突出自己的能力与职务要求的关联度,增加获得面试的机会,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3. 先用母语写好简历,再写外语版。如前所述,不一定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要符合不同语言的表述习惯;
4. 不要写期望薪酬,除非雇主标明不写的简历投递无效;
5. 千万不要有错别字或拼写错误;
6. 字体、字号、字色与排版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但原则是朴素大方,简洁美观,不要搞得花里胡哨的,看着眼晕;
7. 第一稿写完之后,别着急立刻发过去,第二天再看看,做些修订,最终定稿后再发出去。别小看这一天的冷却期,投递简历和做卷子答题一样,有时间审题、做题、检查再交卷,总比匆忙交卷错误率更低。
写一封言简意赅的求职信
即使你是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也需要准备一封求职信(Cover Letter)。一封完整的求职信至少可以让对方知道你对求职一事的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肃的,这与只发送一份光板儿简历相比,你获得面试的机会也许就会更高,因此别怕麻烦。
求职信应当包括抬头、正文和落款,全部使用敬语,篇幅不要太长,两三百字,说清自己应聘的职位以及为什么自认为适合做这份工作即可。有时候雇主会要求应聘者在求职信里提供一些特别信息,简明扼要说明就好。
应聘不是向《唐伯虎点秋香》里“谁能比我惨”那段应聘华府小厮的场景致敬,更不是参加选秀,因此求职信不要煽情,不要哭诉,平实行文最好。
投 递
用电邮投递的,你的私人电邮地址最好显得正规一些——我指的不仅仅是后缀,更是你的用户名,最好就用你名字的汉语拼音或英文名字。试想,如果你用[email protected]去申请一份金融机构的工作,简历写得再好,人事部大概也会以为你是从夜店改行过来的,或者干脆是刚被某电视台解聘的色狼——国内某些基金公司的销售部门可能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但如果你不想给别人这种印象,或恰好就是应聘此类职务的话,还是正规些好。
还有,不要用现有雇主的公司电邮地址来发简历找下一份工作。这是职场大忌。
电邮发出后,静候,保持各种联络方式的通畅。等面试。
投递简历后没回音怎么办
有读者来信诉说自己的苦恼:简历写得已经很好了,投了几十份甚至更多,连个面试邀请都没有。问:这是咋回事儿?该咋办?以下即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提高简历投递后的回应率需要应聘者在整体思路和执行的细节上多做些家庭作业。
先举个例子:去年星巴克在美国招聘6500个职员,主要是零售店店员,其他是办公室职位。猜猜人事部一共收到多少份简历?
近700万份。
在这种流量下,人事部根本不可能用人工去筛选应聘者的简历,只好用电脑软件。这类软件,往往冠以“Talent Screening”、“Talent Management”之类好听的名字,但说穿了还是看简历与招聘要求在特定关键词上的匹配程度。筛选模型构成的要素无非就是那些基本的、重要的条目,然后抓取简历信息做比对,过及格线的往左,没过的往右。
没通过初轮筛选的简历,负责任的公司可能会用另外的软件将其分门别类放入公司人才库,定期做一遍筛选,看是否有合适人才可寻。但如果招聘要求还是和原来一样、软件又没做更新,通不过的还是通不过。
这就是洒家建议你先写一份通行的简历,再根据雇主的招聘要求写一份有针对性简历的根本原因。
洒家询问过一位设计此类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专业人士,得知:即使你简历自述的基本技巧和雇主招聘要求的基本技巧完全一致,软件也会优先选择排序更接近雇主招聘要求的那些简历。换言之,雇主要求应聘者会洗头、理发、修眉、刮脸、采耳、美甲、刮痧、拔火罐、足底按摩、刷机、修硬盘、PS各种照片、写时报社论,你会其中的好几样,但是顺序写得和雇主要求不一样,依然有可能无法通过初轮筛选。被选中的会是那些都会且排序吻合度最高的简历。
因此,洒家建议你首先根据雇主的受欢迎程度预估一下大概会有多少人和你竞争这个职位,测算一下概率;然后在写专门简历时,措辞尽可能贴近雇主的招聘要求(前提当然是诚实)。
这是直投简历的规定动作。
如果是通过中介应聘,靠谱的猎头会写分析报告,以雇主的招聘要求为基准,对应聘者进行匹配度分析。这种情况下,你和猎头沟通的质量高低会起到重要作用。
据说某些公司还有一种人工的筛选方式,就是随机把一半简历扔掉,理由是“我们不招聘运气不好的人”。洒家没见过这种公司,如果确实有,麻烦你通报一下,洒家来和该公司老板约朝阳公园南门见面。
上述解析与建议是战术层面的。战略层面,你可能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你选择理想雇主有哪些基本考虑?
判断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去做,除了能否持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扩大人脉、促进职业发展收获满足、改善收入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以外,还涉及了雇主的企业文化。这么说吧:一份工作,例如会计,无论在哪里做,具体工作内容大同小异,但在哪个行业、哪个公司做,给你带来的感受可能会大有不同。
洒家做了些搜索,并没有找到“中国最受欢迎雇主”的权威调查结果,只找到一些按区域、按行业、按所有制类型划分的调查。“美国最佳雇主”的评选倒是每年都有,近年来排名稳居第一的是谷歌。
无论公众对“中国最佳雇主”是否有定论,你在找工作时,为提高投递简历后的回应率,对目标雇主的企业文化有一定了解是非常必要的。网络时代,获得此类资讯并不困难,除了公司的官方网站以外,你还可以看看其官方博客或微博、媒体报道、公司高管的博客或微博,做些多角度的了解——尽管是外围的,但也总比没有强。然后判断一下自己是否会适应或喜欢这种企业文化,是否符合自己的择业模型。
做这种信息查询的结果有时候会让你大吃一惊,发现很多公司远不像自己声称的那样高尚或专业。在入职前多做些了解,总比进去之后才发现“卿本佳人误入风尘”要好得多。
第二:换位思考,你觉得你心仪的雇主会选什么样的人?自己符合标准吗?
洒家最近在做一项调查,核心问题是“你认为让贵公司/部门维持良好运转并稳步发展,需要员工具备的最基础技能有哪些”(注意:只调查所需技能,不调查人品)。调查尚未结束,但目前收集到的反馈均指向一点,即“流利自如的书面与口头沟通能力”。考虑到洒家的调查对象多为金融机构,极客型宅男完全可表示情绪稳定、压力不大。
这个初步调查结果,可以供你参考。投递简历之前问问自己:你到底有没有料?真有假有?真有的话,能当面说清楚吗?能现场展示吗?能找到业内资深人士为你的料做背书甚至担保吗?
第三:你知道要投递简历的职位的考评标准吗?
也许你不知道目标雇主具体的考评标准,但你了解行业的普遍考评标准吗?有哪些重要参数?你能做好吗?你怎样才能做好?
这关系到你对目标雇主招聘职位的职责描述和入职要求是否进行了精准解读。实践中,洒家见过无数人根本不去阅读雇主的基本要求,更不去判断自己的简历信息和这些要求是否有最基本的匹配,闭着眼发简历,也许一发就是几十份,对自己的求职行为没有端正的态度,遑论正确有效的方法?!这样投递简历,被机器筛掉是活该,被人工筛掉则可能会因浪费了对方的时间而被拉黑,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最后,你即使不认识目标雇主公司里的人,也可以利用微博等社交网络和他们结识。很多公司会首先在内部发布空缺职位,并鼓励员工推荐候选人。一旦通过面试成功入职,通过试用期后你的介绍人可以拿到奖金。
简而言之,提高简历投递后的回应率需要应聘者在整体思路和执行的细节上多做些家庭作业,有分教:“Chance favours the prepared mind,and it never knocks on the same door twice.”
2 面试终极攻略
有分教:如果公司的每个职位都由最能胜任者担任,则公司的整体运营风险会大大降低。公司找人,最低目标是不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中间目标是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最高目标是促成公司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最佳平衡。
在你的简历通过猎头或雇主的初步筛选后,你可能会获得面试机会。如果是通过猎头应聘,你可能会先和猎头见一面,至少电话里要聊聊。
分析猎头类型
根据洒家浅薄的从业经验,你遇到的绝大多数猎头属交易驱动型,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知道赶紧成交拿手续费走人。这类猎头通常不会仔细与委托人(也就是雇主)核实核对职务参数和理想候选人定性定量指标,并根据市场供给情况进行调整,也不会就委托人的招聘要求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拿过来就找人,看着像就推荐,甭管成不成,先凑齐几份简历发过去再说。
此外,你遇到的HR,至少有一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公司想要什么样的人,以及招人来到底是干吗用的。多数情况下,HR部门与招聘部门的沟通不足,只是按照标准模板写出招聘要求,发给猎头,或者在官网、招聘网站上发布,坐等。
在这种情况下,你仍然获得了面试机会,已经说明你的简历透露出的信息与模板化的招聘要求有最基本的匹配。但这一情形未必对你是最有利的,因此先别太激动,淡定。
如果你筛选目标雇主的功夫不孬,再加上些好运气,你大概能遇上那种少于10%的顾问型猎头。这类猎头的工作程序很不一样,首先会对雇主的招聘参数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与招聘部门(而不仅仅是HR)沟通后定稿;然后与人才库做比对,提供几份高质量的简历(三到五份吧,七份就很多了,听上去已经不靠谱了),以及匹配度初步分析报告;最后才是进入面试程序,先和你见,再引荐给雇主——有时候猎头会在场,更多时候不在场,你要直接面对雇主。
和猎头约面试相对来说可以轻松一些,毕竟是他们猎你,心理上你可能有一定优势。地点是在猎头的办公场所或楼下的咖啡厅,问题都不大,要点是注意私密性,别被你老板看见,或者更糟,被你在公司的对立面看见。
如何和猎头过招
和猎头面试的基本流程与和雇主面试没有本质区别,此篇攻略同样适用。
如果是电话面试,你要选择一个能安静通话的地方,以及一个不受打扰、可保私密性的时间段。
如果是视频会议面试,和当面面试一样,要有完全充分的准备。
有个段子,讲的是你看见仨人在狂敲键盘,问甲:“你在干啥?”答:“我在干活。”问乙,答:“我在写代码。”问丙,答:“我在开发一款新的应用程序,可以让客户的生活更加便利。”他们仨问你:“你是谁?干吗问这个问题?”这时候你可以吸口烟,淡淡地说:“我就是新来的HR。你们老板让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判断出谁是普通、谁是文艺、谁是那啥。果然,被我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HR绝顶高手,洒家教给你的所有攻略都会用得上。
记住:你应聘的职位越高,面试的轮数就可能越多。因此,一旦进入面试流程,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份好的工作和一个优秀的候选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快的话一个月,慢的话三个月,洒家经手过最长的面试共计十三轮,跨四个国家,耗时三个季度,最后落笔签字的时候,中选人和他的新老板都激动得难以自持,相拥而泣,像一对被拆散多年后重逢的基友。
一般说来,你的面试最多会经过以下轮次:
1.猎头或HR:通过最基本的筛选,确信你与招聘参数有较高程度匹配;
2.招聘部门,也就是你未来的直接上司,确信你们俩能对上眼儿;
3.招聘部门内其他同事(也许包括你未来的下属),确信你们能一起干活不至于掐起来;
4.与招聘部门业务经营密切相关的其他部门,确信你们能保证合作的顺畅;
5.招聘部门的平行线管理部门,例如总部或分公司总经理,确信你了解并支持全国或区域业务发展战略;
6. 招聘部门的垂直管理部门,例如大中华区、亚洲区、亚太区,甚至全球业务线的主管,确信你的确能胜任这份工作,当然也是互相闻闻味道,看能否在一口竖井里混;
7. 回到猎头和HR,到这个环节应该就是敲定合同细节了。
如果你的离职和入职不需要履行什么特别手续,例如公告、园丁式休假(Garden Leave)、获批等,签了合同,就着手准备入职吧。
无论哪一轮面试,从你获得通知到参加面试,中间最好有几天时间,这样你可以充分进行各项准备和热身。到底几天最好?根据洒家个人的经验,至少三天,最佳一周。今天晚上打电话通知你明天一早去面试的,肯定不靠谱。
好,假设你有五天时间准备。这五天里你干什么,决定了你面试的成败。
倒数第五天
开始大量阅读目标雇主的有关资料,先从官方资料开始,例如官方网站、年报等。重点去看公司发展沿革、经营理念、管理团队(如果里面有你未来的直接上司,更要仔细研读其介绍资料,掌握其背景,有照片更好,顺便看看相)、财务数据等,对公司有个全面的认识,掌握公司的产品与服务、目标客户、竞争对手、行业主管等各大利益攸关方,看一下过去三年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是上升、持平还是下降。
如果目标雇主并非上市公司或上述信息无法获得,建议你以公司名称为关键词做一些网络搜索,能找到什么就读什么,哪怕是过去几年的招聘信息。目标是在正式接触前先有个初步的印象——面试其实是双向的,你被别人挑选,也在挑选别人。建立这个初步印象并不是让你先入为主,而是在面试前设定一个基准,通过面试去核实、颠覆或修改。
你对目标雇主的阅读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冲突性的信息。这是大好事儿。没有什么公司是众口一词说好或说不好的,有冲突性信息就对了,更加有利于你形成自己的判断,至少能让你产生高质量的问题。
倒数第四天
继续大量阅读,但方向可改为做深入的垂直型搜索——这是个装大尾巴狼的术语,其实就是用公司高管的名字去搜索,看他们在什么场合露过什么脸,例如某研讨会上做过的主题发言,以及他们的博客或微博,媒体写的各类报道(软文也行),如果有深度分析就更好了。
和你昨天看的做个对比,看你设定的基准印象是否已经有了改变。如果越读问题越多,恭喜你!你已经在“把面试变成交流”这条伟大、光荣、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把问题记下来,面试时用得上。
知道面试你的人姓甚名谁后,尤其要做这样的垂直搜索。洒家有一次甚至看了某轮面试的高管在某业内研讨会上发布的几十页演示材料,有些观点很同意,有些不同意,有些没看懂,面试时抡圆了聊起来,他又惊又喜,大赞洒家准备工作做得细致。洒家吸了口烟,淡淡地说:“我研究客户研究得更透。”他立刻拿出笔来问:“Where do I sign?When can you start?”
倒数第三天
面试彩排。
如你所知,西方人的婚礼是有彩排的,新人和主要亲友参加,主要是跑一遍流程,看有什么纰漏,立刻改进。重要的面试之前,你最好也进行一次彩排。如果你周围有那种像洒家这样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朋友,约上他,花两到三个小时过一遍面试的基本流程(涉及用外语做面试的,这个环节尤其重要,你的舌头和语感都需要热身)。如果身边没有这种人才……那就一人分饰两角,去推测对方有可能问你的所有重要问题,并想好如何应对。
职场的面试和演员的试镜一样,当然允许有现场的自由发挥,但最基本的东西,还要以剧本为基础。面试彩排,就是让你熟悉剧本,把标准台词记住了,再配合适当的身体语言,增加表现力。有朋友帮你做彩排,相当于导演给你说戏,对实战有极大帮助。
倒数第二天
强烈建议你像久经沙场的老手一样,去面试地点踩踩点。熟悉一下环境,计算一下路上所需时间,顺便回顾一下过去几天做的阅读和面试彩排,想想对方可能还会问什么问题,你要问的问题哪些可以上来就问,哪些则必须等到过了几轮面试后再问,做个推演,设想一下面试的理想情况是什么、最坏情况是什么。
面试前一天
想好穿什么衣服,捯饬捯饬自己,理发修面剪指甲什么的。男士注意:如果是崭新的衬衫,熨一下再穿出去,领带不要选花里胡哨的,深色斜纹永远不过时。噢,对了,衬衫放西裤里,否则你要是来我们公司面试的话,会被保安架出去的。女士的穿着学问太大,洒家不敢妄言,但也应以整洁、正规为原则。
据说第一印象是在初次见面时七秒钟内形成的,衣着正规,体现你对自己、对方和计划应聘的这份工作的基本尊重。
如果面试前吃饭,注意别弄脏衣服。如果面试就是吃饭,那就千万要注意餐桌礼仪。(洒家干过这种傻事儿,点什么不好,非得点意大利肉酱面。刀叉运作不规范,酱汁溅到雪白衬衫的前襟儿上,大窘。后来采纳了行家的建议,用筷子,吃寿司,不蘸酱油,优雅得紧。)
至此,准备工作结束。做了这套规定动作,你即使料不足,也会看上去很有料的样子。拿出来的即便不是克莱登或西太的博士文凭,也能给人不错的印象。
好好睡一觉,明天要面试了。
面试当天
出门前检查一下要带的东西:简历、证件、学历学位证书等。这些你可能已经都提供过了,但带着也没坏处,尤其是过第一关时,雇主有时候可能需要看一眼原件做印证。
提前几分钟到达面试地点,踩过点和没踩过,区别就在这里。面试迟到,给雇主的恶感仅次于不来(No Show)。放雇主的鸽子,一次就够了,你通常再也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如果真的因为自己不可控制的原因迟到,一定要及时电话通知面试官并郑重道歉。
如果面试是在雇主的会议室进行,注意选择一进门就能被看到的位置,那是客位。小提示:你可以暂且不落座,站着,溜达溜达,假装看窗外的风景或会议室里的装饰,顺便再想一遍面试该如何表现,干什么都行,直到面试官进屋寒暄完毕人家请你就座时再坐下。
如果面试是那种审讯室格局,即面试官已经落座(或者就在他的办公室里),你进来后坐对面,也别那么着急坐下去。上去跟人握个手,问个好,聊两句,再正式开始面试。
你要一直和面试官保持目光接触。如果是多人面试你,则重点和发问的人保持目光接触,适度观察其他人的表情。
在目光接触这个环节上,洒家有切身体会。当年和一大帮同学参加某公司的校招聘,我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进入了第二轮,就我们俩。据说原因很简单,面试官说:“满屋子的人,就这俩敢和我有眼神接触,目光热忱而坚定。”搞得我们老师很惊讶,因为洒家和这位兄弟都不是那种学习最好的学生。
面试中会问到的问题
记住:一次好的面试,必定是双向的交流,而不是你问我答。但通常你提问的环节在后面,所以先别着急,根据最常规的流程来。这时候你写简历时是否真下了工夫,立刻就能被考查出来。
最常见的流程是:面试官根据你简历提供的信息,核对并提出问题。
有关你此前做过的工作,最常见的问题有:
1. 这份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 你在这份工作上取得的最大成绩是什么?
3. 你在这份工作上学到了哪些东西(技能、知识、经验或教训)?
4. 你在这份工作上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5. 你为什么离开这家公司?
6. 你做这份工作时挣多少钱(薪资结构是怎样的)?
如果你跳槽比较频繁(根据洒家的标准,不到三年就换工作,或五年换三份工作,就属于频繁的,要多问很多问题),更要准备好回答上述问题,而且建议你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面试官,你觉得哪种答案听上去会比较靠谱。
有关你的职业发展,面试官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1. 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2. 五年(甚至十年)后,你认为自己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3. 你怎么看自己过去几年的职业发展轨迹?
4. 说说你的职场榜样是谁,他哪些地方是你认为最需要学习的?
5. 你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
6.你觉得自己具有哪些独特资源或优势可以在这个行业里有所作为(出人头地)?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回答起来难度非常高。如前所述,如果你身边有经验丰富的朋友帮你做面试彩排,一定要提前做好,对你现场的表现帮助极大。如果面试时以外语进行,你练没练过的区别,就是能不能进入下一轮的区别。
有关你应聘的这份工作,最常见的问题有:
1.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工作机会的?
2. 你对我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什么了解(或评论)?
3. 你知道我们的客户是谁吗?
4. 你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吗?
5. 你对我们的竞争对手有什么评价?
6. 谈谈你对这份工作主要职责的理解,你打算怎样做好它?
7. 如果你获聘,头半年(一年)内你打算主要做什么?
8. 你计划如何达成入职后第一年内的考评指标?
9. 你最快什么时候可以入职?
这些问题,考查的是你做家庭作业是否到位。面试前你要是没做过足够的阅读和思考,立刻就能被看出来。
有关你个人,最常见的问题有:
1.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
2. 你觉得自己的沟通风格是怎样的?
3. 你有博客或微博吗?
4.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5. 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
6.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7.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8. 说说你的家庭。
有关你的校园和职业教育,最常见的问题有:
1. 你参加过哪些专业培训?
2. 觉得哪些培训最有用?为什么?
3. 你觉得自己还需要在什么地方加强训练?
接下来,是关键问题,要谈钱了:
1. 你现在这份工作挣多少钱(薪资结构是怎样的)?
2. 除了工资以外,有没有奖金?是怎样定的?
3. 还有什么其他福利?
4. 你希望这份新的工作能挣多少钱?
谈钱的学问很大,值得另文专述,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基本指导:对于过去和现有工作挣多少钱,如实相告(因为雇主有可能要求你提供工资单或合同以资证明);期望薪酬方面,如果有猎头在中间,应该已经沟通过了(猎头甚至会告诉你雇主的大致预算),但无论是否有中介,你自己最好了解一下市场平均行情,评估一下自己的价值,设定合理的目标。
最后,面试官可能会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吗?这时候你做大量阅读时产生的那些问题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记住:对薪资可以有适度关注,但别给人留下你只在乎钱多钱少,其他一概无所谓的印象。洒家建议你从以下思路准备要问的问题:
1. 有关公司的经营战略,尤其是当公司转型时,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可以和面试官展开很好的讨论,显示你的思辨能力和对行业的理解;
2. 有关公司的客户、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监管当局等利益攸关方的变化与趋势,以及由此对应聘公司的影响;
3. 应聘的这份工作在公司组织架构图中的位置,主要和哪些部门打交道;
4. 从公司角度看,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哪些资源支持;
5. 如果没有现成资源支持,你要白手起家建团队、架基础设施、还要出活(洒家本人有两次这样的经历),公司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分别是什么;
6. 从公司角度看,这份工作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7. 考评这份工作业绩的主要因素及各自的权重;
8. 如果有下一轮面试,是和谁、时间、地点、需要做什么准备,本轮面试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到这里,面试基本结束。
特别提醒
每一轮面试结束后,你在第一时间内应写一封感谢信(发电邮即可,手写的还是留给入职后的重要客户吧),发给所有参与面试的公司人员(可以酌情发给主要面试官,抄送给其他参与者)。无他,首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人家花时间和你会面;其次小结一下讨论的主要内容,提供对方关心的补充信息;最后确认下一轮面试(或签约)的细节。
有时候你会被明确要求面试后写一份简单的业务规划(到这个地步时,通常来说雇主已经准备给你发offer了,但也有钓鱼的),静下心来好好写,如果有必要,找帮你做面试彩排的朋友把把关。
拿到offer后,仔细核对具体的职责描述、考评标准、薪资结构、入职日期等条目,对表述不清或有疑问的地方,书面提出问题,随后电话跟进,详细讨论(如果通过猎头,这些工作都是他们分内的事情),最终敲定。
走到这一步,恭喜你!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好工作。好好干,继续加油!
如果谈了很多轮,最后还是没拿下,可以郁闷,不必气馁。复盘,分析一下每一步有什么瑕疵,应如何改进。根据洒家的浅薄经验,有更合适的候选人(例如性价比更高)是最常见的情形,有的是真的,有的是托辞。如果你表现正常,你的资料会留存在猎头或雇主的系统中,这次不成,下次依然有机会。因此,别搞砸了关系。
当然也有你同时拿到几家公司offer的情况,这时候你可以参考洒家此前写的文章,想想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去做那几大要素,想想你的排序和权重,理智决策。无论你回绝了谁,还是那句话,感谢人家瞧得上你,给你这个机会,但你决定另做选择,对方定会理解并尊重你的决定。任何时候,都别搞砸关系——这关系到你在市场上的名声,一定要爱惜。
小 结
行文至此,洒家伪造名人名言的恶习又要发作,请诸位原谅则个。
有分教:奥黛丽·赫本老师早就说过,“每次面试前准备时,我带着细致入微的少女情怀;每次面试后,我有一种遍阅人间沧桑的超脱,但依然心存感激”。
格里高利·派克老师立刻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认为这很赞。
3 如何通过试用期
洒家第一次换工作那次,入职过程很不轻松,经历了四轮面试才拿到通知。这四轮面试分别是见未来的直接老板、中国区的头儿、亚太区的头儿和要一起干活的同事们。后来才知道,这是公司的招聘习惯,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是和业务直接相关的岗位,必须要经过这几轮筛选,标准极严。过了老板们的关口后,也要和未来的同事聊聊,感觉一下彼此的风格,为一起共事打下基础。同事们的打分和评价对公司做决定也有影响,因此算是正式的一轮面试。
现如今,这样的公司怕是不多了吧。
惊险通过试用期
入职第一天,直接老板带洒家简单熟悉了下工作环境后就说:“从今天开始算,你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可惜我不能亲自带你。我家里有事,要回国处理,大概要到你试用期结束的时候我才能回来。”见洒家一脸茫然,上司说:“我不带你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学习。这样,你把公司的业务案卷都看一遍,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问本地或香港的资深同事,他们要是也不明白你就把问题记下来,等我回来后再帮你解答。”
然后老板就真的回国了,而且一去就是三个月。
三个月后,老板回来了,和其他同事一一谈完之后,叫洒家进去,进行试用期结束时的考评。
老板问:“我让你看的案卷,你看了吗?”
洒家答:“看了,记了笔记,有问题就问同事,有时候香港那边来同事我也问他们。”
老板说:“那好,现在我们开始考试。”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老板要求洒家用中文和英文分别回答有关以下事项的问题,并进行现场演练:
1. 公司介绍:即公司是干啥的、历史沿革如何、在中国多久了、为哪些客户服务、基本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2. 产品与服务:公司和合作伙伴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各自的基本内容与规格是什么、市场上现行价码是多少、通常有哪些限制条件,等等;
3. 客户:公司现有业务由哪些客户支撑、分别来自什么行业、其全球总部对中国事务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里哪些适用中国市场实情、哪些不适用,遇到不适用的情况如何向国外同事和客户解释说明,等等;
4. 系统:公司现在使用的业务系统如何操作,信息如何录入并进行初步分析整理,如何确保本地信息与客户总部所在地的同事掌握的信息保持一致等;
5. 案例:老板假设是个典型客户的财务总监,和洒家即将进行第一次会面,会问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会后该发什么资料,如何跟进,等等。
这些问题,在业务案卷中早有体现,洒家看了这么多卷宗,回答这些问题基本上做到毫无拖沓,脱口而出。偶尔遇到刁钻问题,就和老板实话实说,说不知道,但再查查案卷应该就可以提供答案。
至于自己没想清楚、同事也没提供答案的问题,洒家也借机问了老板,要么直接得到了解答,要么被告知去看什么什么案卷。
会谈结束时老板很满意,说:“看来你没偷懒,让你看的案卷都看了,而且比较善于总结、联想、发现,这些问题你回答得都不错,可以开始处理简单业务的书面往来了。”
试用期做好基本功
第二天洒家就接到了调薪通知,说根据考评结果,试用期圆满结束,职务和薪资都有调整,向洒家表示祝贺。随即接到老板的通知,让洒家先学会使用一个新的业务系统,再教其他同事如何使用,并全面负责该系统生成的业务数据向地区总部和全球总部汇报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老板发过来一批客户资料,说现在你可以开始做简单业务了,复杂业务由老板带着做,根据业绩再来调整职务和薪资。
入职时,洒家的头衔是“业务助理”(Technical Assistant)。试用期结束后,变成了“客户主管”(Account Executive)。工资涨了将近百分之六十二。立刻觉得拿名片去见同学没那么寒碜了,埋单时更是奋不顾身。
事后想想,有点儿佩服自己,又有点儿后怕:幸亏自己对这份工作特别上心,每天都抱个案卷回家看,周末也谢绝一切社会活动在家看案卷,三个月来每天晚上都是看着各种技术资料睡着的。要是贪玩,要是没这么努力,老板问的那些问题真的答不上来,那可就糟了。
现如今洒家的这位老板早已退休,每次相聚,总会提起当年给洒家做考评的事。老板说:“当时也想过找个人来带你,但大家工作都特别忙,安排不了充分的时间,干脆一咬牙让你自学,此前从来没这么干过。没想到你自学能力还挺强,也很自律,三个月的学习效率很高,这让我很惊讶。”
原来如此。洒家本来还以为大家都是这么靠通读精读公司案卷再通过老板的考评才过试用期的呢。
老板说:“通过看案卷来学习基本的业务常识看来效果不错,所以到后来我就让秘书做本周精品案卷,让全公司同事都来学习本周最佳业务方案、往来函电等。这个做法甚至推广到了其他国家的分公司,实践证明这确实是让新人快速提高的有效手段。”
这个做法,洒家创立的公司至今还在采用,对于有心人来说确实有效。
提早定下目标
后来洒家自己换过工作,有试用期;招过别人,也有试用期。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在试用期开始时洒家都会定下如下目标,有分教:
1. 试用期开始时就设想一下,当试用期结束时,老板对我的期望和考评标准到底会是怎样的。
2. 根据上述期望,准备试用期的全面学习,包括但不限于:
a. 公司的背景、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b. 主营产品与服务的特性与基本参数;
c. 公司的核心目标客户具有哪些基本参数;
d. 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中处在什么地位,业务战略如何;
e. 公司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分别是谁;
f. 公司展业的全流程是什么,关键环节在哪里;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尤其是和自己直接相关的老板与各部门到底是谁。
(备注:上述信息在面试时应当已经有所涉及,除了你自己做调研外,面试时提问也是收集答案的好方法。但毕竟还没入职,得到的信息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入职后再过一遍这些问题,没有坏处。)
3. 根据上述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写未来日常工作最常见的标准文件和格式文件,到时候拿过来就可以用,删掉不适用的内容即可。
4. 熟悉公司的业务操作系统,包括各种办公设施和业务流程。
5.多和业务协作部门的人沟通,了解他们的业务计划和想法,如果能遇上看对眼的,能发展私交也不错。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试用期,意味着你在这家公司正式开始工作,自己的职业前途和这家公司的业务紧密捆绑到了一起。你越快进入状态,就可以越早知道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帮助自己发展。因此,你别犯懒,定下明确目标,全力开动吧。
4 职场新人生存法则
现如今中国的人口分代,大约只有按年代划分一种方法,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等。比如2012年,1990年出生的人22岁了,正是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时候;而1950年出生的人已经62岁了,多数人均已退休或即将退休。这两拨人之间相差40岁,正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工作时间,所以我们大概可以把40年的跨度看作一个标尺,用于衡量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标尺,并可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对比。
你的老板是60后、70后
现在中国职场中高级职位的主流应是60后加70后。职场新人要面对的就是这帮老家伙。
为写这篇文章,洒家在微博上做了个简单的调查,试图观察一下60后、70后的老板们和80后、90后的下属们如何看待彼此,并找出相互最为认可和最为反感的特征。样本有限,但确实有所发现(也许还算有点儿代表性),如下表。
从公司招人的角度来说,老板最反感员工的那些特性,在简历里和面试中很难完全看出来,人的底色只能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暴露。反之也一样,求职者选公司时,直接上司的那些负面特性也没法直接看出来,只能在工作中体会。两边互相看明白了,觉得不能再继续了,要么老板炒员工,要么员工炒老板。
摸清上司的要求和期望
去年有个朋友所在的公司招人,招聘广告里有这么一段英文,要求洒家帮着翻译。有分教:“Sensible,not sensitive;simply complicated;predictably irrational;kindly demanding;constructively critical;certain of uncertainty;managing risks;helplessly hopeful;persistent,yet flexible.”洒家给翻成了:“感而不敏,圆而不滑;喜怒有常,以善求人;批判适度,知不可为;擅理风险,处绝境而不馁;坚忍不拔,张弛有方。”翻完之后才发现这些全都是无法量化的定性指标,而且主观性极强,这哪儿是招员工啊,招董事长还差不多——到了这个境界,怎么着也得六张[1]了吧。
凡事要求别人做容易,自己是否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儿。
话虽如此,职场新人早点儿知道上司的要求和期望总是好事,如果你不是天纵奇才或家学渊源,新进职场的一大帮人起点其实差不多,当个有心人,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就会出人头地。
从洒家自己管理企业的角度来说,如果新人是智商超高、技术超强的天才,就像谢尔顿·库珀博士那样的,情商上差一些,是可以接受的。展示个性,应当以有料、给公司有贡献为基础,否则纯粹是找灭灯呢。
日前读到这样一则微博,有分教:前几天和央视某主任聊天,他说一周前来了几个实习生,青春洋溢让他有种想培养成才的冲动。前天开策划会,他对其中一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主任瞠目结舌。他问我:“到底怎么了,现在的实习生都这样吗?”看众人评论,弹赞皆有。弹者说年轻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做很不礼貌;赞者说年轻人就该有自己的个性,有的甚至上升到了“反抗职场潜规则”的高度。
如你所知,微博时代,信息粉碎化,外人很难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并还原事件的全部真相,只能根据自己的三观做揣测。洒家个人有个习惯,在多渠道信息相互冲突导致真相不可求的情况下,选择相信最有趣的那个版本。
这个职场事件,没那么复杂,应该就是看上去的那个样子。对此,洒家的基本态度是:实习生很清楚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职责范围),超出部分坚决不迁就,显得很职业的样子;另一个基本态度是:年轻人初出茅庐,不知道“Walk the extra mile”给自己增加得分,怕是迟早要吃亏。
吃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吃了亏不长记性,不知道改进。
职场菜鸟生存法则
职场的菜鸟,迟早成长为老炮。一茬茬、一拨拨,有人登场,有人谢幕。等新人当上了老板,再看更年轻的下属时,想想自己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反省一下自己的“管理人格”(尤其是要认清其中的变态部分),别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后变本加厉,把自己职场上的“童年阴影”再投射到新人身上。
许倬云教授早就说过:如果真有放之宇宙而皆准的真理,只有一句话,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属也好,上级也好,多换位思考,遇到棘手局面时问问自己:“换你你乐意吗?”
彼得·林奇老师也早就说过:哥一生受用不尽的准则都是在幼儿园里学会的,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三条:
1. 饭前便后要洗手(遵从常识,遵守规则);
2. 对待朋友要忠诚(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
3.表现得乖一些,父母(金主)才会给钱(与人为善,利益交换)。
综上,洒家给诸位职场新人的建议是:
1. 以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底线,工作态度积极端正,眼里有活,别犯懒;
2. 对待所有同事(包括上下平级)谦恭有礼;
3. 凡事暂且不要着急发表自己的观点,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4. 先弄通自己负责领域内的工作流程,做好分内的事;
5. 如果觉得自己有余力可以帮助其他同事,先问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帮助。
实际上,这些建议不仅仅适用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对于新到一家公司的职场老炮同样适用。有句心灵鸡汤说得好:“每一天都是你余生的第一天,因此要尽全力过到最好。”(Every 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therefore do your best and live it to the fullest.)同理,无论你工作了多长时间,每一天都是你职业余生的第一天,因此你不忘初心,始终抱着新人的心态去工作,但能力和经验却在一天天提高,做起工作来,自然可以越来越胜任,越来越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