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辄:就;咎:怪罪,处分。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往往获罪。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成语出处【典故】:
唐朝时期,韩愈学识渊博,被任命监察御史,因反对宦官利用"宫市"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作《进学解》感慨自己:"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上一篇:计算机难学吗
下一篇:什么是下划线
相关文章
一天一地
09月10日
洋芋是土豆吗
中国和欧洲的时差
09月09日
em
09月08日
承允
各结构
最新文章
王者荣耀代言人
纳米海绵
热爱生活
酒驾全责吗
柳青创业史
尿血是什么病
热门文章
翊怎么读
美仑美奂
阿胶的作用和功效
不负昭华
衣服静电怎么办
陆游筑书巢文言文翻译